發表時間: 2022-02-19 17:09:05
日前,科技部網站發布通知,針對環境領域、資源領域、海洋技術領域、人口與健康領域、公共安全及其他社會事業領域征集2013年度備選項目,其中在環境領域,大氣污染控制涉及PM2.5控制技術,國撥經費高達4000萬元。
“十二五”國家科技計劃環境領域2013年度備選項目征集指南
一、指南方向與內容
(一)大氣污染控制
1.重點行業PM2.5控制技術(研究開發類,國撥經費控制額度4000萬元,企業牽頭)
針對燃煤電站、工業鍋爐、冶金窯爐、化工四個重點行業排放源,開發PM2.5控制技術及裝備,開展工程示范。(要求每個申報書只能申請一個行業的研發工作,每個申報書申請的國撥經費不超過1000萬元)
2.含氰廢氣處理技術(研究開發類,國撥經費控制額度1000萬元)
針對我國含氰工業廢氣的排放特征,研發節能高效凈化技術與裝備,開發含氰廢氣回收利用技術,并進行工業示范。
(二)重金屬污染治理
3.生產過程重金屬污染控制技術(研究開發類,國撥經費控制額度2400萬元,企業牽頭)
圍繞鉛蓄電池、皮革及其制品、化工原料及其制品五個生產行業重金屬減排的需求,研發行業清潔生產技術、重金屬排放控制技術、重金屬回收技術等,按行業開展工藝集成與工程示范。(要求每個申報書只能申請一個行業的研發工作,每個申報書申請的國撥經費不超過800萬元)。
4.重金屬污染控制技術(研究開發類,國撥經費控制額度1000萬元)
研究開發重金屬污染的快速、簡便、精確、低成本分析檢測技術及裝備。
(三)廢物資源化
5.廢舊物資收運與資源化技術及示范(集成示范類,國撥經費控制額度2700萬元,企業牽頭)
針對城市生活垃圾、餐廚垃圾、廢舊電子電器等三類固體廢物,研發廢物分質收運與自動分揀技術,廢物資源化技術,二次污染控制技術,智能化監測與調控技術等,開展區域集中示范。(要求每個申報書只能申請一類廢物的研發工作,每個申報書申請的國撥經費不超過900萬元)
(四)生態保護與建設
6.荒漠化綜合防治技術模式與示范(集成示范類,國撥經費控制額度2000萬元,企業牽頭)
針對干旱地區沙化等荒漠化問題,研發沙化治理與修復工程技術,發展荒漠化防治衍生產業技術,形成荒漠化防治產業化技術模式,建立示范應用基地。
7.洞庭湖生態安全體系構建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集成示范類,國撥經費控制在2000萬元)
針對洞庭湖流域面臨的生態問題,集成研發流域水源地保護及水土生態保育、外源性污染物減排、水質富營養化防治、濕地生態保護與修復、生態安全預警、評估與控制管理決策體系構建技術,并開展應用示范。
(五)二氧化碳監測、捕集與封存
8. CO2驅替深層煤層氣與封存CO2技術(應用開發與集成示范類,國撥經費控制額2500萬,企業牽頭申報)
研發CO2注入深層煤層工藝技術,研發 CO2注入后在煤層中的運移監測技術、數值模擬與預測評價技術,研發CO2注入深層煤層的安全性評價與安全控制技術。
9. CO2礦化利用技術研發(應用開發與集成示范類,國撥經費控制額2500萬)
重點研發鈣、鎂、鉀基礦物(包括大宗工業固廢和天然礦物)轉化固定CO2技術,主要研發鈣、鎂、鉀基礦物高效活化預處理技術,研制強化碳酸化轉化多相反應與分離一體化大型裝備,建立CO2礦物轉化固定工程示范。
10. CO2排放監測技術研發與應用(應用開發與集成示范類,國撥經費控制額3000萬,企業牽頭申報)
研究鋼鐵、火力發電、化工、水泥、固體廢棄物和HFC-23行業溫室氣體排放手工監測方法和自動在線監測技術,建立主要溫室氣體排放源監測方法和技術規范。
二、有關事項說明
(一)實施年限
本指南確定的11個研究內容,實施年限原則上均為3年。
(二)經費額度
本指南每項研究內容標注的國撥經費控制額度為本研究內容申請國家科技計劃支持的最高經費額度。
(三)申報說明
每個申報書只能申報上述研究內容的一項內容;申報單位不能對一項研究內容進行重復申報。
(四)申報咨詢
聯 系 人:瞿輝 黃圣彪 康相武
電 話:010-58881435
電子郵件:nss_zyhjc@most.cn
“十二五”國家科技計劃資源領域2013年度備選項目征集指南
一、指南內容
(一)盾構施工煤礦長距離斜井關鍵技術研究及示范(集成示范類,國撥經費控制額3000萬,企業牽頭)
針對深層煤炭資源開采,進行盾構施工過程盾構選型、始發施工技術、盾構地下拆解技術、數字化遠程監控技術、特殊不良地段專有施工技術等研發及示范。
(二)微生物采油關鍵技術(研究開發類,國撥經費控制額1000萬元,企業牽頭)
開展微生物驅油過程中代謝產物定量化表征與定向調控技術研究,開發微生物采油數值模擬軟件,優化微生物驅油工藝,建立微生物驅油先導試驗示范工程,并進行采油效果評價研究。
(三)喀斯特地區水資源安全利用與保障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集成示范類,國撥經費控制額1500萬元)
針對喀斯特地區地表水資源易滲漏的特點及水資源嚴重短缺的現狀,開展喀斯特地表水與地下水轉換規律研究,進行喀斯特地區水資源開發利用及保護的實用技術研發及示范。
二、有關事項說明
(一)實施年限
實施年限原則上均為3年。
(二)經費額度
本指南每項研究內容標注的國撥經費控制額度為本研究內容申請國家科技計劃支持的最高經費額度。
(三)申報說明
每個申報書只能申報上述研究內容的一項內容;申報單位不能對一項研究內容進行重復申報。
(四)申報咨詢
聯 系 人: 唐松 徐俊
電 話:010-58881435
電子郵件:nss_zyhjc@most.cn
“十二五”國家科技計劃海洋技術領域2013年度備選項目征集指南
一、指南方向與內容
(一)深水油氣勘探開發技術
1. 水下分離器關鍵技術(前沿技術研究類,國撥經費控制額2000萬元,企業牽頭申報)
研發適用于2000米深水環境下的緊湊型水下分離器,形成一套適應深水環境的分離器結構設計方法,制造出水下分離器實驗樣機,進行水池與高壓艙測試,并進行在模擬深水海洋環境下的模擬運行。
2. 深水油氣田智能完井關鍵技術(前沿技術研究類,國撥經費控制額2000萬元,企業牽頭申報)
研制出一套適合具有自主產權的適用井深大于5000米的深水油氣智能完井技術及其關鍵裝備,完成智能井系統集成測試,并編制智能井完井設計指南。
3. 海上天然氣液化存儲關鍵技術研究(前沿技術研究類,國撥經費控制額1000萬元,企業牽頭申報)
開展海上天然氣液化存儲關鍵技術研究,初步形成海上天然氣液化與存儲裝置的設計與制造技術。
4. 通用型深水水下生產系統連接關鍵技術與裝備(前沿技術研究類,國撥經費控制額2000萬元,企業牽頭申報)
研究適用于2000米深水環境下水下生產系統非潛水員用的通用型連接系統設計、制造、安裝、測試技術,制造出一套2000米水深的水下連接器及及專用安裝工具工程樣機,進行高壓艙測試及海上海試。
(二)海底觀測網試驗系統
5. 應用于海底長期觀測網的新型海洋探測傳感器(前沿技術研究類,國撥經費控制額500萬元)
研發適用于海底長期觀測網的海洋物理、化學、生物等深海環境原位觀測新型傳感器工程樣機,完成接入海底觀測示范網測試。
6. 深海移動平臺與海底觀測網接駁技術(前沿技術研究類,國撥經費控制額700萬元)
研發適用于深海海底觀測網與移動觀測平臺系統對接設備,實現海底觀測網試驗系統與移動觀測平臺的能源補給和信息傳輸,完成海上測試試驗。
(三)深海探測與作業技術
7. 重載作業型遙控潛水器作業系統(前沿技術研究類,國撥經費控制額5000萬元,企業牽頭申報)
針對南海深水油氣開發的需求,特別是針對海上油氣田水下設施應急維修作業需求,研制具有強作業能力的最大作業水深3000米的重載作業型遙控潛水器及其配套的水下安裝、井口作業、水下維修等作業工具,完成海上試驗并形成油田開發水下設施安裝、維修等作業能力。
8. 基于AUV的小型合成孔徑聲納探測系統研制(前沿技術研究類,每個型號國撥經費控制額800萬元,企業牽頭申報)
針對不同規格的AUV平臺,研制適用水深300—1000米、小型化、模塊化的合成孔徑探測系統工程樣機并完成海試。
(四)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技術
9. 海洋生物功能天然產物發掘、優化與合成(前沿技術研究類,國撥經費控制額4000萬元)
開發海洋生物功能天然產物高通量篩選、功能評價、結構優化以及化學合成等技術,獲取一批結構全新的活性物質,優化并獲得一批新結構/活性衍生物,建立若干類活性先導化合物高效的全合成技術路線,形成我國海洋生物天然產物和藥物先導化合物研究網絡平臺。
10. 海洋傳統藥源生物(中藥)資源開發利用(前沿技術研究類,國撥經費控制額2000萬元)
針對我國海洋傳統藥源生物資源開發利用,從藥物資源、質量標準、品種開發三個層面開展技術開發,完善和提升一批海洋中藥質量標準并納入2015版中國藥典,獲取一批針對重大疾病和疑難雜癥的候選藥物和制劑。
二、有關事項說明
(一)實施年限
實施年限原則上均為3-5年。
(二)經費額度
本指南每項研究內容標注的國撥經費控制額,為本研究內容申報國家科技計劃支持的最高額度。
(三)申報說明
每個申報書只能申報上述研究內容的一項內容;申報單位不能對一項研究內容進行重復申報。
(四)申報咨詢
聯系人:孫清、張書軍
聯系電話:010-58884871,58884872
電子郵件:sunqing@acca21.org.cn, zhshujun@acca21.org.cn
“十二五”國家科技計劃人口與健康領域2013年度備選項目征集指南
一、指南內容
(一)頭部疾患的防治研究(應用開發與集成示范類,每個研究內容國撥經費控制額300-500萬)
頭部腫瘤規范化手術治療研究;基于分子病理學的個性化及綜合治療研究;多模態腦功能區定位技術研究等。
(二)多發免疫性疾病和變態反應性疾病的防治研究(應用開發與集成示范類,每個研究內容國撥經費控制額400-600萬)
干燥綜合征的診斷和規范化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中西醫結合治療;變態反應性疾病早期診斷及治療技術研究;強直性脊柱炎的臨床診治技術研究;免疫功能評價技術等。
(三)婦女常見多發疾病防治研究(應用開發與集成示范類,每個研究內容國撥經費控制額300-500萬)
更年期綜合癥綜合治療;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規范化診療;婦科微創治療技術;多囊卵巢綜合征診治新技術研究;妊娠合并急危重癥的早期干預和規范化治療研究等。
(四)環境污染對人群健康影響的監測評估技術研究(應用開發與集成示范類,每個研究內容國撥經費控制額300-500萬)
典型地區環境污染物相關人群生物監測技術;化學污染物對人群健康影響綜合監測技術研究;環境污染導致健康危害甄別技術;不同類型環境健康風險的預警和疾病風險評估的關鍵技術等。
(五)基層常見多發病防治適宜技術評價與推廣研究(應用開發與集成示范類,每個研究內容國撥經費控制額200-300萬)
重點開展高血壓規范化治療、乳腺癌篩查、慢阻肺篩查、哮喘規范化治療、功能性胃腸病檢測與規范化治療等基層多發疾病適宜技術的規范化評價與推廣研究。
(六)基層重點醫療裝備應用評價、技術提升與示范服務研究(應用開發與集成示范類,每個研究內容國撥經費控制額200-400萬)
重點開展數字化X線機、彩超、手術內鏡、生化分析儀、五分類血細胞分析儀、免疫分析系統、微生物分析儀、十二導聯心電圖機等基本醫療器械產品的應用評價、技術提升和新型服務模式示范研究,建立重點基本醫療器械產品的專業化技術評價體系、現場應用評價體系、可靠性評價體系,提高產品性能和可靠性,降低綜合成本,促進普及普惠裝備。
(七)呼吸麻醉關鍵技術和設備研發(應用開發與集成示范類,每個研究內容國撥經費控制額300-500萬)
重點開發多功能、高性能、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呼吸機、呼吸麻醉機、肺功能儀等產品,獲得產品注冊證。
(八)醫療器械前沿關鍵技術及創新產品開發(應用開發與集成示范類,每個研究內容國撥經費控制額300-500萬)
重點開展太赫茲波檢測、光學活體生化分析、微型超聲成像、磁共振成像導航、醫用色/質/光譜檢測、微弱磁信號檢測、新型模態成像、新型物理治療、醫用微光機電系統等前沿關鍵技術應用及產品開發研究,相應關鍵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相關技術產品獲得原型樣機或取得產品注冊證。
(九)提高中醫藥療效的“病證結合”研究(應用開發與集成示范類,每個研究內容國撥經費控制額300-800萬)
圍繞臨床療效的提高,重點開展惡性腫瘤、代謝性疾病、中風、慢性阻塞性肺病、抑郁癥等重大疾病和常見多發病臨床評價研究。
二、有關事項說明
(一)申報要求
1、上述指南內容共9個方面,每個方面下列若干研究內容,申報單位原則上只可申報其中的一個內容。
2、產品開發類課題必須由企業牽頭申報,鼓勵產、學、研、醫聯合申報。前沿關鍵技術研究必須與臨床應用和產品開發緊密結合。
3、“基層常見多發病防治適宜技術評價與推廣研究”申報的適宜技術應有較好的前期研究工作基礎,并有明確的療效、技術和經濟優勢。
4、“基層重點醫療裝備應用評價、技術提升與示范服務研究”要求由臨床醫院、企業等聯合申報。
5、申請“提高中醫藥療效的‘病證結合’研究”的單位應開展過該病種的前期研究,所提出的治療方法、方案應具有明確的比較優勢。
(二)實施年限
截止到2015年12月。
(三)經費額度
本指南每項研究內容標注的國撥經費控制額度為本研究內容申請國家科技計劃支持的最高經費額度。
(四)申報咨詢
聯系人:張兆豐、鄭忠
電話:010-58881468、010-58881479
電子郵件:zhangzf@most.cn、zhengzhong@most.cn
“十二五”國家科技計劃公共安全及其他社會事業領域2013年度備選項目征集指南
一、指南內容
(一)主動便攜式及中低空全天候生命探測與搜索裝備(應用開發與集成示范類,單一產品國撥經費控制額500萬元,企業牽頭申報)
研發適用于建筑破壞、地質塌方、火爆毒等災害環境,可克服溫度、濕度、噪音、地形等不利因素影響,穿透土壤、巖石、混凝土、木材、煙氣、水霧等障礙介質,全天候探測與搜索生命跡象,可根據現場環境快速組裝的主動便攜式及適配于飛艇、無人機等平臺搭載的中低空全天候生命探測與搜索裝備。
(二)災害現場大型破拆裝備(應用開發與集成示范類,國撥經費控制額2000萬元,企業牽頭申報)
研發適用于復雜地面條件和災害環境,具備破拆、挖掘、起重、搬運、舉高等多種功能的超高程、遠距離、重荷載的大型破拆裝備。
(三)面向突發事件的其他應急裝備(應用開發與集成示范類,單一產品國撥經費控制額500萬元,企業牽頭申報)
適用于各類突發事件現場監測、現場救助、快速安置保障等環節的應急裝備。
(四)面向文化事業及其科技產業的科研課題(應用開發與集成示范類,每一課題國撥經費控制額500萬元,優選10個課題試點)
推動文化科技創新,發展文化公益性事業,培育文化科技產業,為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科技支撐。
二、有關事項說明
(一)實施年限
實施年限原則上均為3-5年。
(二)經費額度
本指南每項研究內容標注的國撥經費控制額,為本研究內容申報國家科技計劃支持的最高額度。
(三)申報說明
每個申報書只能申報上述研究內容的一項內容;申報單位不能對一項研究內容進行重復申報。
(四)申報咨詢
聯系人:陳其針、麻名更
電 話:010-58881480、010-58881434
相關產品
相關資訊